一、近期工作进展
为确保高质量推进“两强一增”工作,明确任务,细化目标,4月初制定《杜集区“两强一增”行动(2022–2025年)任务分解表》,分解45项任务,涉及14个区直部门,细化2022年至2025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牵头23项,其他13个区直部门牵头22项,区直单位对承担的工作,分年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实施“双招双引”,4月8日,接待乌鲁木齐聚天富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客商,洽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4月18日,接待安徽日之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客商,洽谈设施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4月26日,接待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客商,签订杜集区绿色低碳数字农业示范园项目框架协议,一期计划投资5亿元。5月2日,杜集区乡村振兴百莲百荷荷花基地二期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建设周期12个月。2022年至今杜集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报数据为12500元,同比增长13.9%,超目标任务近4个百分点。
二、科技强农
(一) 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我区科技局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已选任科技特派员45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40名112.5%。其中,区农水局、镇(办)等区辖单位35名,“一对一”对接包保服务全区35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省农科院、农业大学和淮北师范大学等农业院校10名,服务全区蔬菜、果树等产业链,7月13日,安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吕绳振教授等一行到杜集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高岳蔬菜产业基地调研农科教融合,产学研融合和种养加融合乡村产业发展。深化与高校、大院大所合作,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朱教授科技特派团、省农科院的孙其宝科技团队和张金云科技团队,分别服务杜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葡萄产业链和桃产业链。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帮助优化种养结构、育强特色产业、打响优势品牌,朱世东科技团队积极培育蔬菜新品种和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峰团队对接石台镇泛华家庭农场开展富硒桃培育科技项目。培训高素质农民6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90人31.6%。
(二)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把杜集区位、特色、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市场优势,5月6日下午,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钱界殊带队赴矿山集街道假日阳光农场调研指导工作。发展优质专用粮食6.8万亩,抢抓农时全力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力度,全区11.56万亩小麦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收割。持续打造“淮优”农产品,深入企业,精准帮扶“皖美品牌”申报工作,申报培育产品品牌2个(目标任务1个):假日阳光、育之宝;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1个(目标任务1个):杜集葡萄;创建企业品牌1个(今年没任务):秋之实。完成“两品一标”认证3个(南山源2个,润丰园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75%。
(三)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培育壮大乡土特色产业,组织村镇积极申报“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提高“一村一品”覆盖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目前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省“五个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淮北市石台金禾家庭农场培育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蔬菜)生产供应基地,今年培育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水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润丰合作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农业生产稳中有升,2022年预计上半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农产品加工值平稳发展,2022年上半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3.4383.568亿元,增幅6.1%。一产固投趋于向好,完成一产固投2.046亿元,增幅369.9%。
(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发展设施蔬菜建设,发展蔬菜温室大棚3300亩(今年新增300亩,其中高岳100亩,石台150亩,朔里50亩),完成播种面积1.1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5万亩的71%。全面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农业设施装备,提升生产水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完成目标任务(93%)的98.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5%,完成目标任务(93.9%)的99.6%。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生物可降解膜实验正在试验阶段。
(五)数字赋“农”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打通电商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区拥有农村电商网点41个,段园镇成功获批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段园镇大庄村成功获批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建立了杜集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日均发货量四千单左右。主要以食品及杜集周边农副产品为主。2022年上半年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4938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0万元的123%。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5月20日-21日区商务局举办杜集首届电商节,培育互联网+线下实体的电商新模式,截止5月31日线上线下销售统计销售额达300万元。申报建设数字化工厂1个(国贵流水养鱼),今年目标任务1个。
三、机械强农
(一) 实施农机研制能力提升行动。我区研发任务是小型移栽机(设施农业),开展农机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建立产学研定期对接和会商机制,定期与中国农机院对接,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4月1日和淮农农机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准备研发旋耕上肥施肥一体机。深入辖区内摸底排查我区没有农机装备研发企业,与科技局联合行动,努力加大产学研结合;寻求与研发机构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试验示范。
(二) 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宣传农机购置补贴品目由2021年的14个大类23个小类62个品目,调整为2022年22个大类45个小类约109个品目,做到农业生产急需机具应补尽补。2022年中央财政第一批拨付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财政资金70万元,2021年结余0.042万元,合计70.042万元,截至目前我区农机购置补贴预受理66万余元(包含2021年超录入2.86万元)。制定农机手培训计划,印发《2022年杜集区农机安全暨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共发放农机安全手册、跨区作业服务手册500多本,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三夏”农机安全生产知识须知、农机安全管理宣传彩页6000多份,农机安全宣传条幅100余条,增强安全意识。成立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三夏”期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约4800多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22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360多台,配套农机具1200多台,小型农用车3000多台,完成小麦抢收任务11.56万亩,小麦机收水平99%以上。
(三) 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深化“田长制”改革,2022年至今,省田长办下发耕地卫片图斑3个,全部完成核查上报。收听学习村级田长信息化平台操作视频培训会议,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镇(街道)分别设立分会场,三级田长、巡田员分别通过手机(电脑)客户端和远程会议系统参加学习,总人数约170人。
(四) 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打造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目前已建成仓储冷链库容约1.1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共有5家主体在进行网上系统备案,新建总库容0.3立方米左右。另矿山集办事处谋划建设冷链保鲜库0.2立方米,于6月份开工建设。年度目标任务0.1万立方米。
四、促进农民增收
(一)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实施农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多渠道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举办了“春风行动”、“2+N”线上和线下招聘会52场,参与企业179家,提供岗位4651个。着力发展段园葡萄、高岳蔬菜、南山沿线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实现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9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个72.5%,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266人。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1人。
(二)实施财产性收入扩增行动。全区农村流转土地面积59560亩(今年新增2650亩),占比达到49.63%,占年度目标任务90.2%。量化村集体资产,村集体占股分红纳入“三资”账户管理,入社村民占股实现分红。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编制集体经济“一村一方案”项目库,收录村集体增收项目59个,筛选13个项目作为重点扶持。截至目前4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09.83万元,已有两个村(矿山集街道的徐庄社区和段园镇的牛眠村)集体经济达50万元。
(三)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发挥信用贷款在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支持信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月29日下午,副市长陈英前往杜集区实地调研百莲百荷荷花基地、天悦生态农庄、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朔西湖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情况,要求加强项目谋划申报,统筹整合资源,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措施前提下,五一假日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0余万元。培育家庭农场237个(新增8个),完成目标任务240个98.7%;培育合作社128个,完成目标任务135个94.8%。
(四)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实施农民工质量就业提升工程,今年以来,我区人社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教”的原则,组织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培训,培训1573人;开展育婴员、保育员、电工等就业技能培训班24期,培训学员1749人,其中农民工技能技能培训138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50人次120.8%。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时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1-6月份农村低保累计发放23265人次,1215.37万元。1-6月份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292.8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共走访困难群众7081人次。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38万元。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落地生根,按照职责分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工作方案,承担日常工作,建立清单化,定期调度,细化各镇(街道)、开发区工作方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加强“双招双引”。4月21日下午,杜集区召开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区长史庆超强调,要结合杜集区自身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积极承接徐州产业转移,要紧扣“融入、协同、一体化”三个关键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项目跟进调度, 5月6日下午,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市委政法委书记钱界殊到杜集区政协开展走访调研,先后来到北京世纪京美家具、安徽亚久环保建材、淮北平祥感应炉、科雷伯格胶辊公司、假日阳光农场5家有政协委员的企业和百莲百荷项目,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进展情况。积极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建设,设施化生产。
三是加强用地保障。开展段园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12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城乡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项目1个批次,总面积3.6688公顷,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 2022年第2批次城镇建设用地(只转不征),总面积9.0183公顷,用于矿山集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用地;正在编制城乡增减挂钩建新区调整项目1个,总面积500亩,拟用于杜集乡村振兴非农发展项目用地。2022年至今,摸排统计上报杜集区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淮北市天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个设施农业用地需求,总面积2577亩(含耕地2295亩),其中生产设施用地2545亩,辅助设施用地32亩。
四是加强资金支持。4月7日下午, “杜集区‘园区贷’”签约仪式在杜集经开区管委会举行。承诺下一步将对杜集区内各企业提供及时、精准服务。通过与邮政储蓄银行、淮北市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及时为合作社提供电商销售平台以及农机服务、化肥农药等产品,并根据合作社成员信用级别为其评定登记,予以授信,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活力。
五是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积极与研发机构对接,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争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见实效。